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

應建海水化淡廠

水務署宣布會為香港人用水習慣進行調查,政府進行這調查目的,當然不是為了令香港市民真的學會慳水,而是為新的東江水供水協議進行談判,現行的供水協議在年底屆滿,現在必須為新的協議作好準備。

如果政府真的有心為市民爭取一個更合理的供水協議,政府應該宣布興建逆滲透海水化淡廠,而不是靜靜搞個用水習慣調查,然後甚麼都不做。

由於廣東省方面看準了香港人怕失去東江水的心理,不單東江水的保育越做越爛,水質安全是否成疑,而且東江水的費用亦越來越高。本來東江水的收費,已經接近逆滲透海水化淡技術的成本。由於逆滲透技術越來越成熟和進步,能源使用效率越來越高,而廣東省政府因應國內的通脹,反而要提高收費,東江水水價隨時比香港自行建海水化淡廠還要高。

香港建海水化淡廠不代表香港不買東江水,只不過香港物色後備水源,絕對有助香港爭取更合理的東江水價。在新加坡自行研發新生水,把生活廢水以逆滲透式過濾,並在工業上重用後,馬來西亞不敢大加新加坡水費,亦不敢動輒以中斷水源來威脅新加坡政府。筆者相信,只要政府有落實興建海水化淡廠,或類似新加坡新生水廠的計劃,廣東省方面便不敢在東江水價上獅子開大口。

況且香港設立海水化淡廠,這為香港製造就業機會,亦令香港開始參與逆滲透技術的研究和營運,新加坡都開始出口逆滲透技術,在水資源越來越珍貴的今天,逆滲透技術用於海水化淡以及污水重用,將會是很有前途的產業,甚至最終為香港帶來經濟收益,那為何政府不去做。況且這既然有利可圖,相信商界亦樂意投資。

這次東江水談判的成效,便反映林鄭月娥是否真的如傳說中這樣打得。如果連提出興建海水化淡廠這手都不敢的話,林鄭月娥這是「好打得」,只是善於欺負小民的傢伙。

2011年8月14日 星期日

亂開槍必有惡果

筆者認識個別前線警務人員,不明白為何現行警隊規例條文中,對使用胡椒噴霧以至槍械有很嚴格的要求,當他們明白近日倫敦北部騷亂的起因時,就應明白,這些英國人留下的規定,事實上在保護警隊本身。

這次騷亂起因在倫敦警方展開一項名為三叉戟行動(Operation Trident),對付居於熱刺隊所在的托定咸,來自加勒比海和非洲的犯罪份子時,動用槍械交火,當中有一名廿九歲小巴乘客被警方發射的流彈所殺。大批民眾很憤怒,憤而圍攻警署,導致騷亂發生。

倫敦警方不理三七廿一亂開槍是有前科的,在二零零五年一項反恐行動中,倫敦警方誤認巴西籍非法居民Jean Charles de Menezes是恐怖份子,在地鐵站射殺後才知殺錯良民,不單倫敦警方要向家屬賠款,以及因應當地職業安全法例繳納罰款,而且官司沒完沒了,至今都仍然有官司在打。那次英國民眾還可以忍耐,警方再來一次這類錯誤就足以令積怨爆發。公眾並不期望用公帑請來的武裝人員,在執行任務時草菅人命,一次又一次亂開槍,有死傷才找當地監警會調查。

相比起倫敦警方,香港警察還不算濫用槍械,只是處理示威時經常濫用胡椒噴霧,但現時香港警方謹慎使用槍械傳統應該維持,除了避免警員以至當局惹上官非外,另一方面市民的安全受到保障,而市民亦會普遍尊重警隊。就算在內地,公安胡亂執法導致人命傷亡,都會引發群眾事件,包圍派出所,甚至作出掀翻警車,趁火打劫這類行為。公眾無法接受警察濫用暴力,傷及無辜,這是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共識,無分這是英國還是香港還是中國。更何況香港監警會並不像英國同類機構,可以獨立調查,以至檢控有關警員,一旦發生濫開槍,或濫用胡椒噴霧導致死傷的事件,並無獨立機構可以幫警方平息民憤,屆時就更難搞。

有時候,英國有些東西是不宜學,至少在慎用槍械上,香港既然做得比英國好,比英國人更能遵守這些規矩,香港應好好維持這良好傳統下去。

2011年8月13日 星期六

修改基本法最穩當

在眾多解決外傭居港權的方案中,以引用《基本法》第一百五十九條的權力,在行政長官、立法會以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同意下,提請全國人大修改《基本法》這最為穩當。

由特區成立至今,《基本法》經過十多年的實踐,引發社會爭論最多,挑起社會矛盾最為尖銳的正是《基本法》廿四條。

當《基本法》廿四條屢起爭端時,那證明《基本法》廿四條條文撰寫方式出了嚴重問題,而這問題大得屢次釋法都不一定能解決問題。像一九九九年的釋法,就無法防止日後法庭作出莊豐源案的判決,最終引發大量內地孕婦來港為身份證產子的問題。由莊豐源案問題已經看到,當條文本身寫得有問題的時間,人大常委不斷釋法都無濟於事。既然如此,何不修法。

而且修改《基本法》的主導權並非在法院手上,而是在行政長官手上,只要行政長官同意修法,並提出一個妥善的方案,筆者相信政府動員龐大的游說機器,要得到立法會三分之二同意不難,如果特首提出一個好方案,而泛民堅持否決,選民自然會在選舉中懲罰泛民,那對行政機關而言不是很好的政治工具嗎?筆者因此都不明白,為何曾蔭權有權不用。

港區人大代表就更搞笑了,他們不是一直都投訴港區人大代表對香港事務沒有太大話事權嗎?這次正好展示他們的重要,當《基本法》一百五十九條修改機制開動後,政府以至中聯辦都沒有藉口不去協助他們開設辦事處,因為修改《基本法》始終要諮詢港人意見,亦要由他們代表港人向全國人大代表大會解釋修法方案。筆者不明白,為何沒有港區人大代表,想到運用他們在《基本法》中規定的憲政權力。

由政府和建制派是否願意修法,就可以看到他們對香港外來移民問題的立場出自真心,還是出自私心。如果他們只顧攻擊泛民,而沒有運用《基本法》賦予他們的權力的話,他們亦沒有資格抽泛民的水。

(論外傭居港權問題.下)

2011年8月12日 星期五

慎防引狐狸入室

有人指如果香港人因外傭居留權官司不請菲傭、印傭的話,大可以請內地傭人。其中那些中介公司特別積極操作,有中介公司已經借這個官司在《香港商報》放話,希望特區政府改變政策,讓內地女傭能夠來香港。

除非《基本法》廿四條得到修改,否則內地女傭不能來香港。就算《基本法》廿四條能夠修改,內地女傭都不宜來香港。

如果《基本法》廿四條得不到修改,任何父或母是中國籍人士在香港出生的子女都是永久居民的話,而菲傭和印傭在港出生子女,除非丈夫是香港人,否則沒機會留港的,那些內地女傭一定千方百計在香港懷孕以便留港。大批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問題還搞得香港不夠亂?這與引狼入室分別不大。

就算《基本法》廿四條修改了,都不見得能夠堵塞漏洞,菲傭和印傭由於文化問題,甚少與僱主搞上,甚至對華裔男僱主沒興趣,但原籍廣東的女傭,他們一旦與男僱主搞上,搞到大量婚外情,以至離婚問題,除了那些中介公司,以及離婚律師大賺其錢外,為香港社會造成大量問題。

筆者敢肯定,一旦引進內地女傭,很多香港已婚女性一定寢食難安。更離譜的問題,有可能有男士在內地包了二奶,然後借中介公司之手,以聘用女傭名義大搞一屋兩妻,金屋藏嬌,那時搞出來的社會爭拗又如何收科?這已經不是修改《基本法》廿四條這技術問題可以解決得了,屆時香港社會損害已成,就難以走回頭路。

因此,藉這次機會鼓吹引進內地女傭的政客和中介公司,眼前只有自己利益,當中立心不良程度,社會是不能不察。

這次外傭居港權爭議,有些政客不惜煽動種族衝突,當中的用心除了要爭取選票外,還可能有其他我們難以預計的利益在內。請問香港人在隨個別政客起舞前,有否看清楚自己,是否遇到狐狸,甚至被狐狸精入室而懵然不知,這點不可不察。(論外傭居港權問題.中)

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

外傭居港權不宜釋法

近日外傭就申請居港權資格問題提出司法覆核,引發社會爭議,其中一些反對外傭有資格申請居港權的人,要求全國人大常委就外傭居港權問題釋法。只不過外傭案中,北京都未必想釋法,這與北京一貫的南洋政策有關。

現時香港外傭多來自印尼和菲律賓,雖然印尼和菲律賓並非強國,但由於這些國家處於南中國海的戰略位置,因此由中共奪得政權開始,中共採取兩手策略來爭奪南洋,一方面向南洋諸國輸出革命,一方面藉剝奪華裔的中國國籍來拉攏南洋諸國政府。

輸出革命策略遺禍無窮,引發東南亞諸國多次排華暴亂,亦令印尼、馬來西亞等國的種族主義興起。由七十年代起,中共就放棄輸出革命這手段,改為藉剝奪華裔中國國籍來拉攏這些國家。在七十年代,中國與泰國、菲律賓、馬來西亞建交時,建交公報全部都有華裔不再有中國國籍的聲明。

由於南洋諸國與中國交往早,在明代已經有不少華人移居南洋,造成不少外傭查實有可能有華裔血統。菲律賓現任總統阿基諾三世便是明顯例子,他母親科拉桑姓許寰哥,這是源自福建姓許一家。

香港實行《中國國籍法》時,又引進了原本《中國國籍法》無定義的中國血統概念。本來北京為顧及中國有多民族聚居的現實,不為中國血統作定義,因為定義不當這很容易為分離主義造成口實,但中方又要硬把香港英籍人士列作中國籍,就硬在香港實施《中國國籍法》,引進中國血統概念。

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,包括朝鮮族和俄羅斯族。俄羅斯人以及南韓人在港出生子女的國籍問題,本來不好處理。現還涉及菲、印兩國,一旦處理不當,更可能打亂北京在南洋的戰略部署,甚至被當地有心人利用,用作煽動排華騷亂。

因此,北京一直未在釋法問題上表明立場,因為這是左右為難。建制派人不明國情以及南洋的複雜形勢,現在他們替北京添煩添亂而不自知。(論外傭居港權問題.上)

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

高鐵地陷怎麼辦?

在武廣高鐵,以及廣深港高鐵深圳、廣州等段展開工程時,由於在廣州、深圳等大城市的高鐵路段都是深入地底,需要挖隧道。不知中國鐵道部門工程人員怎謀劃有關工程,廣州和深圳最近多次收到地陷報告,比溫州意外更早發生,而且有關地陷事件令居民需要緊急疏散,連溫家寶都要關注地陷的情況。

在政府申請高鐵撥款時,有不少人並非因為菜園村而反高鐵,而是擔心大角嘴那些舊樓受地陷影響結構,因而反對高鐵工程。至於廣州、深圳屢次發生離奇地陷事件,大角嘴的舊樓的樁柱結構都相當令人難以滿意,像中耀樓便是當中的例子,未有高鐵工程已經長期受沉降影響,加上上月大角嘴大全街突然展開灌漿工程。所謂灌漿工程,就是土力加固工程,是否大角嘴有同樣的地陷危機,不知政府是否應該向公眾清楚解釋?

就算現時海泓道進行的土力加固工程,當中的細節披露亦不盡不實,筆者由路政署網站找到的資料,灌漿及隧道工程的範圍相當接近,甚至涵蓋富榮花園、柏景灣樓宇的樁柱,只不過路政署竟然給市民查閱是不依比例繪畫的地層圖,那筆者想問,到底海泓道隧道及土力加固工程中,工程位置與大廈樁柱的確實距離,以及相關大廈樁柱所處位置的土質又如何?政府和港鐵公司提供的資料,明顯離市民可以安心的水平還有好一段距離。

光是大角嘴已經有這麼多問題列出來,公眾還應該問深旺道那段隧道工程怎搞的,因為深旺道沿線有多個大型屋苑,以及有人口密集的公共屋,在空地上出現地陷就嚇壞市民,如果工程影響建築物結構,更影響樓價以及市民的居住安全。

溫州事故告訴全中國人,在高鐵運作中透明度是極度重要的,筆者希望港鐵和政府能夠對公眾每一個疑問都如實回答,有問題就火速補救,不要等到又出意外時才向公眾道歉,人命來的,等到意外出現才後悔也實在太遲了。

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

有關高鐵的種種疑惑

不論溫州事故查成怎樣子都好,看來政府不會終止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的工程。趁市民對溫州事故記憶猶新之際,有些問題最好先問清楚政府,求政府給市民一個清晰的交代,一方面讓市民自己決定日後坐不坐高鐵北上,另一方面,就算不幸再發生事故,政府有否作出交代,也好歹算有一個紀錄。根據內地傳媒的報道,這次溫州意外的其中一個重點,在訊號系統以及調派中心,那請問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的調派中心,設在廣州、深圳還是在香港?香港段的訊號系統設備,又會否與內地其他路段一樣購自同一間公司?調派中心是否在香港,訊號系統製造商是否與溫州追撞事件有關係,對不少人決定乘坐與否是關鍵因素。

除此以外,內地動車也好,高鐵也好,另一樣令人詬病地方在於司機、調派人員以至維修人員的訓練,請問那些司機、維修人員,以至調派人員的訓練,是送到內地由鐵道部負責,還是像台灣高鐵開辦初期一樣,交由日本方面訓練人員,在經過數月嚴格訓練後再返香港駕駛?高鐵這樣高科技,駕駛人員訓練水平,對乘客安全是極為關鍵。

在香港段建好後,港鐵會投放多少時間在測試工作上,要測試到甚麼程度才會讓列車通車。會否像溫州動車追撞事件相關路段一樣,訊號系統軟件有缺陷,在測試時竟然找不出來。比照台灣的標準,他們用了兩年時間才能通過當局的安全測試要求,順利讓列車由高雄走到台北。

在列車方面,港鐵會一如其他中國高鐵線一樣購買中國製列車,還是向日本、歐洲採購那些與中國高鐵列車同規格的列車?當不少人聽到南港島線將會使用國產列車都感到不安時,由港鐵派出的列車,公眾都期望向海外製造商採購,至少感到比較安心。

以上幾條問題,只是筆者在溫州意外後,在車務運作上的疑問,明天再談筆者在高鐵建築過程中一些疑惑。

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

保育形體 留住精神

雖然筆者有一群朋友,不斷聲嘶力竭想提倡「獅子山精神」,只不過,效果總是很有限。相反,仇視地產商的情緒依然瀰漫。

香港現在那些地產巨富,他們起家時當然沒有得到當局在政策上的庇蔭,在上世紀七十年代,英國政府仍然偏重支持英資公司。他們也曾經經過奮鬥的日子,但香港當今巨富們發跡的地方,可能全部被清拆改建,不留他們當年艱苦的痕跡。

當大家只看到這些巨富們風光的一面時,當然不會想到去學習他們,或者發憤起來挑戰他們。

這也是為何紐約會有地標保護法,去保護在紐約市不同年代具地標意義的建築物不會被拆卸重建。地標保護法的主要目的,不是完全不求目的保育,而希望藉保育舊建築物,去令每一位紐約市民能夠感受到了解不同年代紐約人是如何奮鬥的。簡單而言,紐約要保育不是建築物,而是保育建築物背後的奮鬥精神。

大家想一想,如果有人成功保留李嘉誠發的塑膠花廠舊址,那大家想起不會是嘲諷天文台,卻無端端把帳算在李嘉誠頭上「李氏力場」,而是曾幾何時,有一位小伙子曾經在這裏生產塑膠花,由此建立起橫越英港歐美等地的商業帝國。在歷史現場感受當時的人創業的艱辛,與在傳記書籍中藉文字去感受,這是截然不同的事。

在筆者的家鄉印尼,不少成功商人把發的地方買下來,然後變成博物館,展覽家族與企業的歷史,用意也在這裏,而且亦提醒以後的子孫,今天的一切得來不易,請大家好好珍惜,這亦有教化家族後代的效用。二世祖的出現,往往與子孫成長過程太安逸,忘了長輩的艱苦有關。

保育不只是社運人士,或左翼份子的課題,這也是右派或工商界的課題,如何讓香港精神流傳下去,富豪把自已發歷史保育起來查實有相當價值。在重申香港價值的工作上,以實物保留歷史比留下文字傳記更加有意義。

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

泛民初選最和諧

在建制派就明年特首選舉大打暗戰時,泛民公民黨和民主黨亦有意參與角逐,爭取曝光,民主黨提出泛民初選,而且連用iPad來協助執行初選的方案都想好。

不過,在這個時候,曾經參選特首的梁家傑,卻指泛民搞初選可能有失和氣。

以筆者研究台灣政治的經驗,梁家傑的言論錯得很。如果要泛民和諧,最好就是搞泛民初選,誰贏了,大家就服氣槍頭一致對外。

台灣民進黨雖然看來很強,但有點研究台灣政治都會知道,民進黨內派系林立,就算現在所謂解散派系,「新潮流系」、「正義連線」、「福利國」等派系影子仍然揮之不去,表面無派系,實際派系仍然存在,只不過活動得沒有這樣明顯罷了。

那台灣民進黨怎樣由吵吵鬧鬧中,提拔最適合的黨內人才出戰選舉,甚至去到陳水扁在二千年坐上總統寶座,那就是靠黨內初選。如果民進黨的組成,是台灣社會的一個縮影的話,連黨內初選都贏不了,怎可能贏大選。因此,黨內大部份人都會服從黨內初選的結果,而不服黨內初選結果硬要出來選的人,像許信良、楊秋興等,往往實際選起來都輸得很慘。

二千年為何陳水扁能夠贏得總統大選,就因為國民黨沒有這套機制,泛藍陣營一分為二,宋楚瑜負氣帶了他的子弟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出戰,在藍營選票被分薄下,最終讓團結的綠營贏了選舉,國民黨這一敗後果很大,在八年後馬英九才能重新入主凱達格蘭大道。

因此,泛民的初選,不單不會傷和氣,而且更能團結更肯定泛民主派。在二零零七年兩太之戰時,還有黃毓民硬要推勞永樂出來搞局,但自黃毓民與主流泛民決裂後,能夠搞亂初選的人都不再存在,既然如此,梁家傑拒絕民主黨的好意搞初選,即是信不過泛民支持者的智慧,對一個推崇民主的政黨而言,這是很大的傷害。還請梁家傑,以泛民大局為重,迎接這個挑戰。

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

事事管怎當家作主

有些家長會投訴自已的子弟長大後未能獨立自主,例如不能夠自已買樓,要繼續與父母同住。或者生活上的大小事都要依賴父母,例如有些人連見工都要家長陪同,令不少僱主,包括小弟在內都感到驚愕。

正所謂時勢造英雄,有時候不能自主可能與外圍形勢有關,小氣候有時都很難挑戰大氣候,像買不到樓這問題就是了,可能樓市稍為回順之後,或政府興建更多只供永久居民購買的資助房屋,問題便得到解決,這是非戰之罪。

不過,有些孩子不能自立,卻與家長事事管的心態有關。

相信不少人都學過駕駛,要成為一位技術精湛的司機,除了有一定天分外,夠膽多去駕駛都好重要,只敢在駕駛學院的舒服環境駕駛的周末司機,往往才是交通禍患。

人生其他問題也一樣,不親身去多嘗試、多鍛練,那是學不會的,而有些家長對子女事無大小都要管,不讓子女有任何鍛練自已的機會,生怕他們會闖禍,不讓他們做決定,他們無機會去獨立自主又怎會學懂自立。

所以不少僱主所痛恨的港孩,有不少根本是家長自已的專制心態教出來。甚至有些自已在罵新生代不成氣候的僱主,自已都有份教出港孩來,只不過他們從不覺得自己平日所做的有問題。

要讓下一代學會當家作主,家長要做的就是放棄每事管心態,要他們為自己所做的事負責。要培養孩子當家作主,為未來打算的心態,先要他們感覺家長不存在,否則子女是不會發憤。有時總會闖點禍,但如果未吃過苦頭,又怎知為自已打算的重要性?畢竟經驗這回事,只能親身體驗,而不能傳授的。

不知近日有位罵人不懂自家作主的仁兄,在罵養父不懂教子的同時,知不知他自己凡事都管的心態正是害苦孩子的元兇,如他讓成長了的孩子自己探索,自己闖蕩,經歷過一段時間便能當家作主,為長遠作打算。只怕有些人是葉公好龍,言不由衷。

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

男女廁比例的啟示

由於男女生理構造不同,所以女士去廁所需要用的時間比男仕為長,導致女廁經常出現大排長龍的情況。有人建議當局,研究改變商場男女廁的比例,由以往的1:1,改成1比1.25,亦即女廁的數目比男廁略多。

香港有很多本意良好,但實際執行起來卻變成笑話,而有關建議,筆者敢肯定會變成鬧劇,甚至引發新的民怨。

筆者有位朋友,此君一向擅長惡搞,他見到這個建議,已經想到地產商會如何拆招,那當然不是增建廁所,而是拆掉部份男廁以符合政府比例要求。

商場的廁格數目,只會符合食環署對商場內食肆的要求。朋友的看法相信大部份地產商都會如是做,因為拆掉部份男廁,既可以符合法例要求,又可以騰出更多樓面面積租出去。對地產商而言,香港商場真的寸金尺土,每一呎樓面都是錢呀。

這政策的結果很簡單,那就是全香港商場廁所都會出現大排長龍的奇觀,甚至有更多內地遊客在商場內外公開如廁,恐怕大部份香港人,都不會希望本意良好的法例,最終變成周星馳電影劇情。

在台灣、日本等地方,政府一般會用商場預計的安全容納人數,來要求商場興建公廁數目。亦即你的商場打算招待多少顧客,你就得興建多少廁所,在有最低廁格數目的要求下,再談男女廁的比例,這就不會出現商場拆男廁以符合法例要求的怪事。

在政府法例未對商場設立公廁數目有最低法定要求前,就談男女廁比例的話,這就是自製法律漏洞,而地產商不去鑽這個空子來賺錢的話,那真的對不起自己呀。由這小事,亦可以見到為何這數年特區政府施政,為何引進了最低工資等立法後仍然民怨沸騰,因為這政府訂立政策時,根本不依循常識,亦不去研究自己訂出來的政策有甚麼可能漏洞。

現時政府還浪費時間去搞甚麼「遞補機制」去「堵塞」漏洞,那不如花多點時間,去檢視自己平日的新政策,有多少漏洞還好。